2016年1月13日 星期三

獨立是訓練出來而不是與生俱來

去新天鵝堡的途中 13.09.15


     











     
        在決定出國前,你可能會有很多事情需要煩惱,申請學校、申請簽證、準備行李、跟親朋好友告別、給爺爺奶奶做心理準備,這些事情在我來這裡之前,我都認為它們是很重要的準備。而真正來到德國生活了將近四個月的最近,我領悟到了真正重要的是“獨立”與“陪伴自己的能力”。所謂的獨立並不是當我想要學習獨立,馬上把自己丟到國外去就可以立即學會的事情,獨立我喜歡把它定義為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陪伴自己的能力重要的兩個因素是“照顧好自己”與“學會自己相處”也就是忍受寂寞。



        同一間語言學校,我認識了一位韓國姊姊,今年二十六歲在韓國已經完成碩士學位,主修是飛機與火箭。她總是覺得我們的年齡比她小所以需要照顧我們這些從臺灣來的妹妹們,韓國的長幼制度是很嚴苛而且不可被挑戰的傳統,我們也沒太多說不的權利。在能力方面,她在韓國一定是個很優秀的工程師,我們甚至還看過她與教授的飛機在韓國報紙上被刊登,但是我想來這邊求學的四個月是她第一次離開她的家人這麼久。

        某天晚上她突然傳了訊息給我們,說她現在相當的難過,我們詢問了原因得知她相當想念她的家人與她的弟弟,當機立斷的建議她可以skype,她卻說不夠沖淡她對家人們的思念,而反觀我們這群在她眼中是“妹妹們”的已滿18歲甚至有投票權的臺灣小孩,有時候一個禮拜沒有看到爸媽的臉,或是聖誕假期旅行就是兩個禮拜起跳的我們,豈不是顯得我們很無情無義嗎?其實並非如此,四個臺灣人中有兩個是獨生女,兩個是在臺灣時就是在外縣市自己獨立生活的學生,而有些人暑假也會去其他國家念語言學校,或是跑出去旅遊長達兩週至一個月。並不是要花錢才能訓練獨立,我跟另一個獨生女同學從小就是在雙薪家庭長大,而我們共同的經驗就是“鑰匙兒童”與“泡麵或外食” ,父母親有一陣子都是忙於工作並且很晚回家,所以我們必須找到自己的晚餐、寫完自己的功課,有時要在自己的聯絡簿上簽名,這些小時候的經驗培養了我們生活上的獨立與陪伴自己的能力。

         照顧好自己,我自己把它定義為生理上的照顧,韓國姊姊相較於我們真的體弱多病,她因病請假的次數已經超過我兩隻手可以用的手指隻數,而她也明知自己身體不好,卻還常常啤酒五六公升的一次喝、辣的甜的用力吃不斷刺激自己脆弱的腸胃、肉也不斷的塞。比較另外一個同學,她知道自己怕冷就會買肉桂粉來溫暖自己的身體,也知道天冷要多穿幾件。

         心理會影響生理,今天韓國姊姊請假的原因終於不是身體不適,而是因為心情不好。對我來說這是個很新鮮的體驗,我想大多數的臺灣家長應該不會因為小孩子心情不好就讓我們請假在家裡休息。這幾天可以知道她非常需要別人的陪伴,三不五時就問我們在做什麼,還會突然跑到房間敲你的房門,我們大概也知道她想念家人需要別人的陪伴,但是我們更需要的是與自己相處的時間與空間。

        在這幾件事情我了解到年齡與獨立並不成正比,而當你想要放逐自己或是出國念書,請先了解自己。以為只要把自己丟到國外就可以磨練心志並且訓練獨立性,那麼我想可以在自己的國家先試試看,不然真的來了誰也無法幫你解決你心中的寂寞與花時間陪伴你。

謝謝爸媽送我這輩子最大的禮物 “獨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